夜读丨家,需要有点“松弛感”

焦点好文 2024-08-27
- N +

本站全国维修客服热线电话:400--117--9882(温馨提示:点击屏幕下方↓↓↓可直接拨打)

上周日,儿子参加一场篮球比赛,我因临时有事先走了,便托儿子同学的家长在比赛结束后把儿子带回来——我们两家离得不远。事后,这位家长告诉我,车子到我家小区门口时,儿子突然变得焦虑,非要下车,坚持不让她送,要自己回家。

我与孩子妈妈聊起这个事,我们的判断是,儿子担心家里太凌乱,怕他同学及同学妈妈看到,对我家产生不好的印象。

昨晚八点,我与写完作业的儿子下楼散步,又聊起了这事。“儿子,你觉得我们家很乱吗?”我问他。

“对啦,你看我们家的墙壁,到处画得花花的。”儿子回答,“还有家里的书也是到处都有,别人家的书只在书房吧?”

我笑了笑,对他说:“你说的对。墙壁上的那些涂鸦,多半是你姐小时候画的。她喜欢画画,想随时随地画,我觉得很好,就尊重她了。至于书的摆放问题,我和你妈的意思是让你们养成阅读的习惯,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到书,看书。”

“爸爸想让你更活泼、奔放一些,你明白吗?”听我这么说,儿子悻悻然地点头。

我在想,念小学二年级的儿子,是如何在内心建构起“家就应该干净整洁与有序”这一认知的?与他边走边聊,我大概知悉了事情的原委。

幼儿园及小学期间,他的老师们教育他和同学们,要做到书籍、本子、笔、玩具、水杯、书包、饭盒摆放整齐。摆放整齐或以最快速度摆放整齐各类物件的学生,会得到老师的表扬或奖励。此举当然有利于老师的班级管理,同时也在无形中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种下关于规则与秩序的种子。

换言之,老师们成功地将一种观念植入孩子们的心里:整齐、规整就是好的,做到这一点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与“乖孩子”;反之,凌乱、无序就是不好的,将物品摆放凌乱的的孩子,就是“坏孩子”与“捣蛋鬼”。

儿子将这种秩序感和规则干,牢牢记在了心里,认为任何东西无论何时都应该摆放整齐,且摆在指定的位置。

还有一件事,也强化了儿子的这种认知。我一直迷信群体性生活的力量,习惯组织一堆孩子与一堆家长共同玩娱,譬如我经常带儿子去同班同学或篮球班同学家里串门。头一次两次,出于对陌生环境的新鲜感,抑或有的孩子家长会在其他孩子和家长造访前收拾一下家里,儿子观察、对比后,觉得别人家比我们家更干净整洁,看起来更舒服。

可我有不同的想法。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自由空间,孩子在家玩耍,免不了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甚至凌乱不堪。我以为这些都可以理解与包容,家里不需要也没必要任何时候都保持井井有条、一尘不染。那就不好了。一个家,如果有太多规矩,对孩子设定太多的“约定”或“严禁”,太多“这个应该”“那个不应该”“这个应该摆在这里”“那个不应该摆在那里”,我以为是很糟糕的事,会在很大程度上抹杀孩子自由发展的天性,进而影响孩子探索力、发现力与创造力的形成和发挥。毕竟,家不是牢笼,而应该是让孩子感到温馨与舒服的地方。

当然,家里的秩序感和规则感,也不能完全丢掉。孩子拿刀子做玩具,玩含有毒性的彩泥,当然不行,家长要明确制止。这并不是剥夺或限制孩子玩耍的权利,还是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让他们更高质量地玩。

家,需要有点“松弛感”。让在家里的孩子,更轻松尽情地玩耍,少点不必要的秩序感与规则感,也挺好。

 

标签:

华亦到家推荐阅读:

点击拨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