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全国维修客服热线电话:400--117--9882(温馨提示:点击屏幕下方↓↓↓可直接拨打)
夏末秋初,蝉鸣依旧,入夜时分,黄浦江边波光流淌,位于江边的上海1862时尚艺术中心,剧场的幕墙半启,灯火辉映、江船往来,树影轻摇,微风徐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开场,就这样如画般再现。
新古典主义昆剧《琵琶行》剧照
9月7日,新古典主义昆剧《琵琶行》就在这江景夜色中开演,剧中的白居易乘风而来,翩然登场,眼前画面,又如诗中所写,“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之后的两小时内,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倩娘和形形色色的角色登场,《泼酒》《商别》《相逢》《失明》《余音》,五场戏,演绎了白居易笔下琵琶女从“五陵年少争缠头”到“老大嫁做商人妇”的人生悲欢,也再现了这首跨越千年时空的长诗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千古慨叹。
新古典主义昆剧《琵琶行》剧照
时光回到2000年,昆剧《琵琶行》首演于这一年的春天。这一年,剧作家王仁杰为昆剧表演艺术家梁谷音发来相约十年才完稿的剧本,电影导演黄蜀芹受邀前来执导创排。她对梁谷音说,具体创排我不多干涉,但我希望这部剧不要在传统的剧场里演,这部剧要走出镜框式舞台,在园林实景里演出,才能让观众感受到它的诗情画意。
演出最后在上海“三山会馆”的古戏台上演,曼妙婉转的水磨昆腔,在传统风格的雕梁画栋间,焕发出古意新韵。如今回望,可以称得上是全国实景演出昆剧的首例。
新古典主义昆剧《琵琶行》剧照
时隔24年,上海昆剧团再度重排《琵琶行》。原版导演黄蜀芹之子、著名导演郑大圣受邀执导此剧。剧中主演倩娘的则是他的夫人,梅花奖得主沈昳丽。梅花奖得主黎安则在剧中扮演了白居易一角。
24年后,《琵琶行》进行了剧本重构和重排,但依然选择了“突破”,演出依然没有在传统舞台上演,而是选在了充满工业历史痕迹的1862时尚艺术中心,开辟出一片截然不同的演出时空。演出场地观众一步入这座由老船厂改建而成的江边剧场,便见江景如在山水长卷中徐徐展开,也成为了这部古典主义昆剧《琵琶行》天然的底幕。
新古典主义昆剧《琵琶行》剧照
在继承2000年版本基础上再出发,试图找到和当代人对话的‘气口’,成为这一版《琵琶行》的创作思路。郑大圣认为,《琵琶行》原诗的情感与主题跨越时空,与当代人的处境与机遇紧密相连,而昆剧能与今天的生活相关联,也是展示其最好的生命形态。
整部剧由倪广金担任执行导演,周雪华、李琪担任唱腔设计,为多部电影音乐作曲的作曲家董颖达担任作曲,谭华担任舞美和灯光设计,纪录片《何以中国》的服装造型设计师王海婷担任服装造型设计。
剧本的结构进行了调整,导演用蒙太奇手法回溯往昔,引领观众跳进跳出,穿梭于主角人生各阶段。因为独特的剧场空间加之舞美和服装设计,全剧的视觉显得唯美并当代,音乐上的丰富性和当代感,也增加了全剧的观赏性和可听性。但在这部颇具当代气质的作品里,昆剧固有的一桌二椅并未缺席,而是与当代审美相融合,营造出既古典又新颖的舞台氛围。
新古典主义昆剧《琵琶行》剧照
当年的主演梁谷音担任了这部剧的传承指导,她第一次走进1862这个空间,就感受到属于这个时代的气息。“我对年轻人说,既然你们排这个戏,就要用你们这个时代的东西,可以和我们那时候完全不一样的气质。现在这个版本导演排的很大气,舞台综合性也更好了。这是时代在发展。”
演出最后,剧中所有演员登场,在全新谱曲配器的主题曲《琵琶行》中,演员们浅吟低唱,在舞台上呈现了《琵琶行》88句616字的全诗,令观众动容。唐诗和昆剧在这一晚相遇,琵琶女与白居易之间超越时空的对话,让今人找到了跨越千年的情感共振。
新古典主义昆剧《琵琶行》剧照
“希望观众在这一晚和我们一起‘发思古之幽情’,共赴一场关于唐诗与昆曲交织、古典与现代相融、诗意与乐音共鸣的文化盛宴。”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表示:“此次《琵琶行》的全新创作,是对经典的回望与再创,也是一次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观念的融合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