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醉美国道331,探访黑龙江边境线上的民族村庄②∣萝北篇

焦点好文 2024-09-09
- N +

本站全国维修客服热线电话:400--117--9882(温馨提示:点击屏幕下方↓↓↓可直接拨打)

沿着中俄界江黑龙江,穿行在大小兴安岭深处,夏末秋初,从黑河爱辉,到鹤岗萝北,澎湃新闻记者跟随“道中华·龙江行”活动,沿着“醉美边防路”国道G331,走访了黑龙江省边境线上的村庄。如果不是亲身抵达,很难想象,中国东北这一片广袤的土地,如此之美,如此之大。

短短600多公里的行程,只是G331国道上的一小段,但沿途却星罗棋布着大大小小各个民族的村庄,这些村庄或有千年历史,或新生不过一个世纪,但无不风景如画,风情旖旎。在沃野千里的稻田之上,在林深树密的兴安岭腹地,在悠悠流淌的黑龙江畔,这些文化风情各异的村庄,讲述着黑龙江流域的历史,展示着多元的民族文化,也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发展和进步的美好当下。

萝北:拥有“黑龙江最美的地方”的“界江之都”

从黑河去往萝北,500多公里,需要近10个小时的车程。沿着国道G331一路往南,穿过中国林都伊春的嘉荫县,一路都是小兴安岭的风光。路况虽然颠簸,但“醉美边防线”一直沿着黑龙江,穿行在林区,祖国东北边境的山水人文,尽在路上。

穿行在小兴安岭的G331

萝北县以山得名。它地处小兴安岭与三江平原交汇处,境内有托萝山,设治时因治所在境内托萝山以北,故名“萝北”。

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边城,尧舜时期就有中国古代东北民族肃慎氏居住,距今几千年历史。清光绪三十二年,也即1906年,清廷在这里设兴东兵备道,属黑龙江将军,萝北由此设治。1908年设立萝北直隶厅,1914年改设萝北县。曾经归属黑龙江省合江专区和佳木斯市,1987年划归鹤岗市。

因为石墨产业,地处边境的萝北最近频频“出圈”。“中国石墨之城”、“亚洲第一大石墨矿”,百亿级石墨产业集群,如今已成为萝北经济发展的引擎。

萝北境内拥有“亚洲第一大石墨矿”

但这里不止石墨。曾经的萝北,是土地广袤的“北大荒”,如今,这里是北大荒农垦集团宝泉岭分局及所属6个国营农场的“北大仓”,沃野千里、稻田如画。境内还有鹤北林业局及所属17个林场。146.5公里的水上边境线绵延县境,萝北口岸、中俄互市贸易区往来不断。萝北的GDP已经连续几年突破百亿,在黑龙江省位列县级第七。

稻田画

资源丰厚的萝北,也是风景如画的“界江之都”,错综复杂的山川河流,森林峡谷,是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廊。《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提到 “黑龙江最美的地方”,龙江三峡,就在这里。站在太平沟乡龙江三峡森林公园的云天阁登高远眺,黑龙江两岸层峦叠嶂、云雾缭绕,山水交错。全长4440公里的黑龙江,在这80公里的江段穿越兴安岭,形成了最为奇观、秀美、独特的山水画卷。

龙江三峡

太平沟乡兴东村:萝北“行政建制”的初始地,从淘金热土到自驾热门

走进萝北,兴东村是第一站。这里是萝北县最初设立官署之地,历史悠久。G331国道纵贯全村。村子就在黑龙江边,因此也是一个与俄罗斯隔江相望的“抵边村”。

沿着G331从北往南去往兴东村,沿途有一条彩虹公路,串联起太平沟乡的众多景点,除了龙江三峡,还有一个讲述萝北地区 “淘金史”的黄金古镇。从公元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末,这里有前后近250年的采金发展历程。黄金古镇就坐落在晚清太平沟金矿局原址之上。

黑龙江沿岸素有“三千里江山,金子镶边”之称,是我国著名的砂金矿区之一。当年大量“闯关东”的移民,也正是因为金子。清光绪九年(1883年),漠河河谷发现了金矿,清政府在黑龙江开始了采金史。到了光绪十八年(1892年),萝北太平沟观音山一带发现金矿,漠河金厂总办袁大化到太平沟督办观音山金厂,开办当年就产黄金三千余两。之后,太平沟每年进贡给皇宫的黄金超过万两。传说此地淘出来的金子全部给慈禧太后买胭脂用,太平沟又被称为“胭脂沟”。

前后一百多年间,朝廷大员、军阀政要、商贾流民、内匪外患纷至沓来,聚集在此开采黄金,也催生了太平沟历史上的繁荣期,由偏远山村变为繁华名镇,也促进了不同民族和文化间的交往交融。

黄金古镇

兴东村距离黄金古镇40多公里。100多年前,这里成为萝北最初设治之地,也是因为距离繁荣的金矿不远。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黑龙江将军奏准将绥兰海兵备道移驻到这里,因位于小兴安岭以东,名为“兴东兵备道”。这是清政府军政合一的高规格机构,也是萝北地区有“行政建制”的开始。而兴东兵备道的官署,正是位于如今的兴东村。

一百多年过去,当年的兵备道官署早已损毁,当地政府在旧址重建了一个仿古的道台府建筑。但村口的德政碑却是旧时遗存,和一路之隔的清代鱼王庙,一起见证着曾经这段历史。

兴东村墙画

现今的兴东村早已不再是军政中心,但依然人来人往。因为G331自驾游这几年越来越火,兴东村也日益成为国道边热门的旅游地和打卡地。国道两旁的民居,都刷上了引人注目的墙画。因为这里曾经是抗联交通站,兴东村现今也是红色旅游目的地,村内有革命传承教育基地,展示了东北抗联的历史和遗迹。站在村边的江岸,面对平缓的江水,抚今追昔,可以感受这个村庄百年间的风云变幻。

兴东村对岸就是俄罗斯

村里如今还沿江建起了民宿,可以在此品尝农家特色,自助烧烤,感受江畔生活。络绎不绝的游客,也带动了村民的民宿生意和农产品收入。

东明乡红光村:体验泡菜和打糕,感受朝鲜族风情

来到东明乡红光村,有心旷神怡之感。道路开阔,街道整洁,两旁的道路用了彩虹色装点,路灯用了朝鲜族象帽舞的元素,极富特色。

朝鲜族特色的红光村街景

东明乡是萝北地区唯一的朝鲜族乡,红光村则是萝北乃至鹤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整个村庄朝鲜族风情浓郁,几十栋朝鲜族民居错落在庭院中,屋脊房檐和砖墙配色都是朝鲜族风格。村子人口不多,不少村民都在韩国务农,但这些年,旅游业也开始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

红光村民族文博馆

到红光村,民族文博馆不能不去,这也是黑龙江流域博物馆的红光分馆,为了保护和传承东明乡朝鲜族传统文化,于2019年新建。这个博物馆坐落在一个开阔的朝鲜族庭院,里面有朝鲜族民俗陈列馆、传统民居体验馆等。馆内的展陈颇为生动逼真,还原展示了朝鲜族民居、节日礼仪、饮食、服饰、乐器等文化传统。

文博馆还原了朝鲜族民俗

朝鲜族能歌善舞,红光村还有自己的舞蹈队。在文博馆里,舞蹈队身穿民族服装,为来宾表演了两个传统的朝鲜族舞蹈。舞蹈队员大都是村里70多岁的女性,其中一位队员田贞玉是一位退休教师,退休后也在村里做打糕制作。从小生活在红光村的她说,这些年,因为旅游业的发展,亲身感受到村里的变化越来越大。而大家成立舞蹈队,也是希望要把朝鲜族的文化保留下来,让更多人能看到。

红光村舞蹈队员

舞蹈队现在大概有12位成员,大家闲时就聚在一起排练,每周时间都相对固定。几年间,队员来来去去,但队伍始终保持着规模。为了恢复编排舞蹈节目,她们重新找资料看录像,现在已经有了六七个常演的传统舞蹈,还有两个新的非遗舞蹈节目也正在酝酿之中。唯一可惜的是,舞蹈队目前没有男性,于是在有些节目里,她们女扮男装,完成传统的双人舞。

体验打糕制作

红光村在当地也是颇有名气的朝鲜族美食体验地。几年前,村里建起美食一条街,有时还会举办美食展,不少萝北市区和周边的客人开始来到村里消费。街上聚集了不少当地村民开办的特色餐饮饭店,四海香民俗村更是远近闻名的朝鲜族餐饭店。泡菜、打糕、米肠、米酒、冷面,各色朝鲜族地道美食都可以在这里尝到,游客还可以亲身体验泡菜和打糕的制作,感受浓浓的朝鲜族风情。

名山镇萝北口岸:中俄边境线上距离哈尔滨最近的口岸

名山镇以名山得名,这个镇地处黑龙江中下游黄金水段,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十月区阿穆尔捷特镇隔江相望。名山镇因萝北口岸闻名,如今,这里也因为名山岛而成为旅游名镇,同时还是全国特色小镇。

萝北口岸成立于1989年,在此之前,名山只是一个沿江以渔业和农业为主的边陲小镇。现今,萝北口岸是沿黑龙江中俄九对口岸中除黑河外,双方距离最近、设施最好的口岸,也是黑龙江边境口岸中距省会哈尔滨最近的一个口岸。

作为国家一类口岸,也是中俄双方正式确认的国际客货运输口岸。萝北口岸是黑龙江“黄金水道”的起始点,常年可航行 5 千吨级船舶,且已开通江海联运业务,年过货能力可达150万吨。

站在萝北口岸,对面的俄罗斯阿穆尔捷特口岸可以清晰看到。双方口岸相距仅1.5公里,直线距离仅800米。据介绍,在水期,船舶航行只需7分钟,而到了冰封期,冰上汽车仅用5分钟,就可以到达彼岸,这也是黑龙江边境距离最近的一对口岸。

通过口岸,两国不断商贸往来、文化交流。这两年中俄开启了团队免签,出入境游客更是络绎不绝。而在口岸综合大楼对面,一个总面积达8000平方米的中俄互市贸易区也在2017年开放。这里也是游客来到名山的必到之处,可以购买到各种质优价廉的俄罗斯进口货。干净整洁的货架上,巧克力、糖果、面粉、咖啡、蜂蜜以及套娃等俄罗斯商品一应俱全。

因为有黑龙江和名山的山水风光,名山镇一直都是一个旅游边境名镇。依托口岸的发展,这里又建成了沿江公园、大卫广场等景区。尤其是地处江心有桥相连的名山岛,风光秀丽,岛上还有俄罗斯风格的别墅度假村,可以在这里度假休闲,购物餐饮。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名山岛上有一个黑龙江流域博物馆,是我国唯一一家全方位展示黑龙江流域自然、历史和民俗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非常值得一去。

共青农场:在震撼的稻田画里,感受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垦荒记忆

车行在萝北,万顷农田,沃野千里,是最常见的风景。大机械生产作业,现代化大农业,是最直观的震撼感受。

稻田画

但这片广袤田野,是几代青年用青春、生命垦荒换来的。这里,曾经是北大荒的腹地。

1955年秋天,由杨华等67名北京青年组成的新中国第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响应国家号召,来到萝北县边上这片荒原,在布满草甸和森林的大地上,用马拉大车、肩挑背扛的方式,开垦出一片片耕地,他们在这里创建起最早的集体农庄,北京庄。  

在他们之后,10万转业官兵、54万知识青年陆续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北大荒,拉开了中国垦荒史上的壮丽一幕。

如今,当年的荒原成为了风吹稻浪、一望无际的共青农场。在农场上,一座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纪念馆矗立其间。这是为了纪念这段中国青年垦荒史而建,也是为了许许多多在这片土地至今扎根一生的人而建,更是为了他们留下的改天换地的垦荒精神而建。

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纪念馆内

纪念馆里有藏品3500件,重点展出了黑龙江共青农场、江西共青城市、浙江大陈岛三支青年志愿垦荒队的文物文献和黑龙江青运史等。太多历史照片,还有当年生活细节和实物的展示。年轻一代可能只有在这个地方,才能真切触摸到上一代青年在这里度过的垦荒岁月和青春热血。

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纪念馆的展品

60多年过去,共青农场已经发展成为一座占地573平方公里、耕地49万余亩的现代化农垦新城。农场这几年在水稻科技园区建设了观景台,以稻田为“画布”,以水稻为“画笔”,在大地上形成了一幅幅气势恢宏、壮丽奇观的稻田画。 

稻田画

稻田画

站在观景台上,蓝天白云,微风拂面,远处的稻田望不到边际。全景式包围的稻田画从四面八方跃然眼前,分为好多主题图案,视觉的震撼扑面而来。

已经成为现代化农垦新城的共青农场

据农场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稻田画”采用不同品种的稻谷,以金色、绿色、褐色、白色、黑色等搭配种植,每年的7月中旬到9月期间,“稻田画”会随着不同季节,展现出不同的浓淡色彩,吸引各方游客前来观赏打卡。如今,“稻田画”已经成为共青农场的魅力名片。而这片充满希望和力量的稻田,是大美的田园画卷,也连接着这片土地的过去和未来,传承着文化与精神。 

标签:
点击拨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