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全国维修客服热线电话:400--117--9882(温馨提示:点击屏幕下方↓↓↓可直接拨打)
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江怡曼
在近期召开的中期业绩会上,多家大中型银行已不再设置信贷增长目标或者强调信贷同比多增,取而代之的是“合理增长”、“不刻意追求规模的增长”、“抛弃规模情结”等表述。究其原因,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背景下,信贷增长面临挑战,一味强求贷款多增可能会造成资金空转。
考虑到信贷占比大、收益相对较高,如何保持贷款平稳增长仍是各家银行面临的问题。据界面新闻记者梳理,上市银行的应对包括优化资产结构、优化信贷结构及寻找新的增长点,一国有大行提出“寻找市场缝隙”的策略。
抛弃规模情结
商业银行一般会在岁末年初制定信贷投放计划。有时会在业绩会上披露当年新增信贷计划投放量或者贷款增速目标,总体是“同比多增”的要求。但今年以来,出现前述表述的大中型银行已非常之少。
今年4月的业绩会上,仅有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两家银行对外披露信贷增长目标。当时招行披露的信贷增长目标为8%-9%。在近期举行的中期业绩会上,在回答投资者关于“招行是否会维持这一增长目标”的问题时,招行管理层并没有给予明确回应。
招行行长王良回复称,贷款业务既受到当前有效信贷需求不足、贷款定价下行以及 LPR 调整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招行要保持定力,理性发展,防控风险,遵循“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原则。
财报数据显示,6月末招行贷款和垫款总额67478.04亿元,比去年末增加2400亿元,相比2023年同期少增600多亿元。
再如,兴业银行管理层4月在业绩会上表示,兴业银行今年安排了5000亿元的贷款指标,该投放目标对应的信贷增速目标为9.2%。财报数据显示,上半年该行贷款较上年末增加2081亿元,增长3.8%。
“从三季度开始,市场的贷款需求逐步萎缩,这个现象比较明显。因此下半年信贷投放的关注点不再是规模上多不多,而是质量上好不好。贷款投放的重心,主要是在优化结构和加强定价管理,不会去刻意追求规模的增长。”该行管理层表示。
中信银行行长刘成也表示:“近几年来,我们特别强调不能以风险下沉换取短期收益,不能以损害风险抵御能力来换取利润增长。客观来说,目前我们的资本情况、息差情况、营收情况,是有条件允许我们把发展速度放快一点,规模再做大一点,但我们没有这么做。我们要追求高质量的增长,不能简单地以量补价、以价补量,以量补价是懒路,以价补量是险路,只有量价平衡才是出路。”
国有大行则模糊表述为“合理增长”,不再强调“同比多增”。工行副行长徐守川表示,下半年要推动贷款总量稳健合理增长,并结合市场需求形势,合理把握贷款计划目标,保持工行的市场竞争优势,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行业的引领能力。
中行副行长林景臻表示,下阶段中行将继续围绕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谋篇布局,保持信贷总量与客户需求科学匹配,促进信贷合理增长,更加注重结构优化、质效提升和均衡投放。
对于下半年信贷投放计划,建行、农行的表述也是“合理增长”。财报数据显示,四大行上半年新增信贷相比去年同期也出现明显回落,如有“宇宙行”之称的工行今年上半年境内分行人民币贷款增加 1.74 万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少增2500亿元。
交行方面,该行副行长殷久勇在该行业绩会上表示,全年信贷投放维持年初的计划不变,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量目标与2023年贷款的实际增长量基本一致,贷款的增幅目标受余额基数的影响,略低于去年的水平。此外,要稳妥地把握好节奏和进度,保持贷款投放的平稳、均衡、可持续,助力社会稳定预期,保持信贷投放节奏总体平稳。
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交行新增信贷6621亿元,而今年上半年新增3106亿元,不到去年全年的一半。考虑到银行业“四三二一”的信贷投放节奏(一至四季度信贷投放规模分别占全年的40%、30%、20%、10%),交行今年信贷增长规模和去年持平难度不小。
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银行业不再强调信贷同比多增的原因在于当前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当前传统上高度依赖于信贷资金的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贷款“大块头”逐渐调整,个人按揭、消费信贷需求不足,而科技创新等新动能领域贷款需求短期内难以完全接续。一位业内权威专家表示,一味强求“同比多增”,并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反而可能造成“虚增”、“空转”。
此外,盘活存量的工作更重要。去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工行披露,上半年工行从低效率存量信贷中移位再贷金额超过2万亿元,该规模已超过同期新增量(1.7万亿)。
交行行长张宝江表示,今年以来,央行进一步强调,总量适度,节奏平稳,着力盘活存量,提升资金运营效率,信贷增速和扩表强度延续回落,经济轻型化和产业升级的信贷需求仍较弱。这要求商业银行抛弃规模情结,优化信贷和融资结构,提升资金运行效率。
“寻找市场缝隙”
Wind数据显示,上半年42家A股上市银行新增信贷9.22万亿,相比2023年同期少增2万亿,六家国有大行均同比少增。从结构上看,银行信贷呈现对公增长放缓、零售疲弱的特点。
央行数据显示,上半年居民部门新增信贷1.46万亿,相比2023年同期少增1.34万亿,相比2021年同期少增4万亿;企业部门新增信贷11万亿,同比少增1.8万亿,相比2021年同期多增2.6万亿——企业部门新增信贷占比大幅提升。
“现在大家其实可以看到,不同银行的同质化竞争非常厉害,其实市场的有效需求没有那么蓬勃,在这个过程中各家银行获取资产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平安银行行长冀光恒表示,“股份行受国有行、城商行两头挤压,面临更多的挑战。”
如何应对有效信贷需求不足?
据界面新闻记者梳理,主要有三:一是优化资产结构。招行行长王良表示,在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我们要积极加强债券投资,包括金融债、利率债、信用债等,弥补信贷投放不足带来的缺口。同时,我们还会加强一些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资产配置,既保持短期资金的收益,也保持安全性和流动性。
二是优化信贷结构。期限上,提高中长期信贷占比;结构上,对公重点投向“五篇大文章”领域,零售主要积极服务消费品以旧换新、持续挖掘重点客群及合作场景。
工行副行长徐守川表示,要积极把握经济升级中的投资机遇,适度加大项目类等中长期贷款的投资力度,努力将贷款收益水平稳定在合理区间。
中行副行长林景臻表示,对私方面,将继续加大房贷投放力度,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积极服务消费品以旧换新,持续挖掘重点客群及合作场景,推动非房消费贷款扩面增量。对公方面,将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
三是挖掘新的信贷增长点。交行行长张宝江表示,虽然当前市场需求仍显不足,但新模式、新业态和新消费增长点也在不断涌现,出口市场进一步多元化。我们将紧跟市场大势,拓宽获客渠道,提升客户贡献和业务回报。
“现在信贷优质资产竞争非常激烈,近几个月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比较疲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来一个方向,叫作寻找市场的缝隙。”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称。
刘建军解释道,我们通过调研发现,信贷需求不足很多是因为金融供给侧做得不够好,有很多跨行业、跨资本、跨区域的企业,他们迫切需要得到银行更综合、更贴合的服务,所以我们想通过加大寻找缝隙的能力,找到量价险平衡的资产,为此我们推出了“十大缝隙”,指导全行寻找量价险均衡发展的客户,而且已经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