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三个10万亿大省要来了:山东靠什么突围?

焦点好文 2024-09-26
- N +

本站全国维修客服热线电话:400--117--9882(温馨提示:点击屏幕下方↓↓↓可直接拨打)

原创 凯风 国民经略

中国第三个10万亿大省,呼之欲出。

日前,山东省有关负责人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提到:预计“十四五”末,山东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10万亿元大关。

作为经济第三大省,山东GDP已站上9万亿大关,到2025年迈过10万亿,应无太大悬念。

一旦突破,山东将成为继广东、江苏之后我国第三个10万亿大省,经济总量足以比肩世界80%以上的国家和地区。

这同样也意味着,北方第一个10万亿大省即将诞生。无论对于缓解南方差距,还是为北方地区打造经济重要增长极,都有积极意义。

山东是靠什么突围的,有没有可能重返第一大省争夺战?

01

山东,曾是中国经济第一大省的有力竞争者。

遥想上世纪80年代,山东、江苏、广东同场竞技,先后坐上中国经济第一大省之位。

然而,1989年以来,广东后来居上,自此连续30多年稳占鳌头,拿下中国经济、人口、外贸、科技创新、财政、养老金等多重第一大省之位。

广东先行一步,山东与江苏在经济第二大省的争夺战中,也一度处于下风。

2018年第四次经济普查,山东一度挤水近万亿,从此彻底拉开了与粤苏之间的距离,反而作为后来者的浙江越行越近。

当时,坊间人士将“下一个东北”视为山东的宿命,许多人预测“山东即将被浙江赶超”。

就连当地官方也直言,山东“面临着由别人追着跑到追着别人跑”的窘境。

不过,山东并未就此沉沦,而是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助力之下,短短几年,再次重回高光时刻。

2019年GDP突破7万亿,2021年超过8万亿,2023年迈上9万亿,2025年预计突破10万亿,几乎每隔两年就跃上一个万亿级台阶。

随着经济晋级,山东万亿GDP城市扩容到3席,总量仅次于江苏、广东,位居全国第三。

目前,山东对浙江的GDP领先优势,由5年前的8000亿进一步扩大到近万亿,短期内山东第三大省之位相对稳固。

不过,与持续领跑的粤苏相比,山东仍有一定差距。

2023年,广东GDP高达13.5万亿,江苏达到12.9万亿,到2025年,广东有望站上14万亿大关,江苏也将成为13万亿大省。

因此,10万亿只是山东新的起点,区域竞争仍在路上。

02

山东区域经济最大的特点,当属均衡。

与江苏坐拥“十三太保”、素有“散装江苏”之称类似,山东同样没有强省会,没有独一无二的强中心城市。

我国内地27个省份,成都、武汉、西安是典型的强省会,而南京、济南则是“弱省会”。

这里的“弱”,不是经济总量不行,而是首位度太低,南京济南只有14%左右,双双垫底。

与部分地区省会城市一城独大不同的是,山东是典型的“双子星”模式,计划单列市青岛与省会济南分庭抗礼,而其他地市多数都有独当一面的能力。

目前,山东共下设16个地市,其中济南、青岛为副省级市,烟台、潍坊、聊城等为普通地级市。

虽然没有TOP10城市,但无论是百强市还是百强县,山东都名列前茅,与其经济第三大省的地位相匹配。

从百强市来看,山东共有12市入围,总量仅次于江苏,超过广东、浙江,只有滨州、聊城、日照、枣庄不在其列。

山东的百强市,除了青岛、济南、烟台三大万亿GDP城市外,其他多为工业城市,不乏独当一面的能力。

潍坊、淄博等普通地级市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足以与许多中西部省份相提并论,双双跻身全国20强之列,远超其GDP位次。

从百强县来看,山东共有12个百强县,仅次于江苏和浙江,总量位居全国第三。

目前,全国共有58个千亿GDP大县,其中山东占了5席:分别是青岛胶州市、烟台龙口市、威海荣成市、济宁邹城市和潍坊寿光市。

相对均衡的区域结构,让山东形成了三大经济圈齐头并进的发展模式:省会经济圈、胶东经济圈、鲁南经济圈。

当然,鲁南经济圈虽然人口众多、地域广阔,但由于缺乏强中心城市,难以自成一体,山东仍旧是济南、青岛双城记为主导。

不过,由于各大城市都不乏主导产业,不必全面依赖于强中心城市,因此不乏各自出圈的可能。

前年的曹县,去年的淄博、潍坊,都成了网红城市的佼佼者,也成了普通地市在流量经济时代突围的典范。

03

山东另一个突出特征,则是重工业大省。

广东江苏都是工业大省,但山东最具特色之处在于,它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

广东江苏的工业门类都是40个,广东欠缺的是煤炭开采业,江苏少的是“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在产业上,广东以电子、电气、汽车、高端装备为主,江苏以电子、石化、纺织为支柱,山东则以能源化工产业为主,“傻大黑粗”特征鲜明。

过去,山东有“两个70%”的说法:传统产业占工业比重70%,重化工业占传统产业比重70%。

这从工业品产量就可见一斑。

山东工业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的,多是生铁、粗钢、钢材、纯碱、乙烯、硫酸等能源化工产品,而占全国比重最高的则是挖掘机、烧碱、化学药之类的产品,凸显了山东作为重工业大省的底色。

从万亿级产业看也是如此。

山东拥有冶金、化工、建材等6个万亿级产业,广东的8大万亿级产业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智能家电、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家电等方方面面。

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机构,让山东对冲了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但也给长远发展带来诸多制约。

在以新质生产力为主导的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如火如荼,如果没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支撑,很难长期领跑。

为此,早在五六年前,山东就率先开启了新旧动能转换,获批全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在此基础上,山东培育了以 “十强”产业为代表的新动能,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等。

这几年,许多人对山东的印象,早已不再是传统的“傻大黑粗”,在专精特新、单项冠军、先进制造业国家队等主要榜单中,山东的身影越来越常见。

截至2024年,山东省已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37家,位居全国第一,青岛、潍坊、淄博、烟台跻身前十;专精特新“小巨人”1200多家,位居全国第四,竞争力之强,可见一斑。

当然,新旧动能转换并不是放弃传统产业,而是要淘汰落后产能,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同时提前传统产业在全球竞争中的位置。

为此,山东选择了两手抓的模式。

一方面,淘汰上万亿的落后产能,累计治理“散乱污”企业超过11万家,分别压减了上千万吨的粗钢、焦化产能,关停低效煤电机组939.3万千瓦。

另一方面,山东积极引进大型项目,托底经济增长。

这其中,最受瞩目的当属投资近1500亿元的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这是山东省迄今为止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工业项目,也是名副其实的“一号工程”。

新动能不断涌现,传统动能持续升级,这是山东经济晋级的关键。

04

与粤苏相比,山东经济仍然存在一定短板。

第一个短板,研发强度不足、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够发达,仍是山东长远发展的最大制约。

根据科技公报,山东2022年研发经费支出2180.4亿元,位居全国第五;而其研发强度(研发支出/GDP)仅为2.49%,排在全国第8位,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甚至不及安徽。

当前,创新驱动,已经取代要素驱动、投资驱动,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科技创新水平,往往决定了未来发展的高度。

第二个短板,山东大型企业集中于传统产业,大型科技龙头企业与粤苏京沪都存在明显差距。

2024年世界500强榜单,山东共有4家企业上榜:山东能源集团、魏桥集团、海尔智家、山东高速。

除了海尔集团,其他都是传统产业,这在中国500强企业的分布也是如此。

与之对比,广东共有19家世界500强企业,华为、腾讯、比亚迪、美的、顺丰、立讯精密等在榜,多数都是民营科技企业。

不只是500强企业,无论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还是独角兽企业,山东与广东、江苏甚至浙江,都存在一定差距。

第三个短板,作为第二人口大省,山东自然人口已经遭遇负增长,而外来人口吸引力有待提升。

山东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双双破1亿,前些年更是一度拿下“全国最敢生省份”之名,但万万没想到,几年过去,山东年度出生人口已经低于死亡人口。

2023年,山东常住人口1.01亿人,较2022年减少39.82万人,降幅位居第二,其中自然增长人口(出生-死亡人口)为-22.1万人,净流出人口17.7万人。

雪上加霜的是,山东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比近24%,已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向着重度老龄化迈进。

少子化+老龄化+人口流失,为山东人口格局敲响了警钟,也对长远发展形成了制约。

因此,山东要想在10万亿之上更进一步,需要补好创新驱动、科技企业培育、人口吸引力三大短板。

原标题:《中国第三个10万亿大省,要来了》

阅读原文

标签:

华亦到家推荐阅读:

点击拨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