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全国维修客服热线电话:400--117--9882(温馨提示:点击屏幕下方↓↓↓可直接拨打)
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宋佳楠
共享充电宝“老大哥”怪兽充电正深陷经营困境。
8月15日,据新浪科技报道,多地代理商正联合起诉怪兽充电,称遭遇该公司销售人员电销欺诈。多位代理商累计投资数百万元买入怪兽充电设备及售后铺设等服务后,却出现铺设烂尾现象,导致设备大面积掉线,前期投资亏损严重。
界面新闻据此向怪兽充电方面求证,截至发稿,对方并未回应。但一位长沙的门店店主表示,本该与其对接的长沙代理商一直联系不上,连续五个月未能拿到分成。她还尝试和怪兽充电总部沟通,对方未有回复,目前正准备起诉怪兽充电。
这家成立于2017年的公司,其创始团队有着阿里、百度等互联网大厂背景,创始人蔡光渊曾任优步上海总经理兼全国市场总监。截至2020年底,怪兽充电在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市场份额达34.4%,位列行业第一,曾有超过66.4万个商户点位和500万个移动电源。
其还收获了“共享充电宝第一股”的称号,成功在2021年登陆纳斯达克。但上市即破发,此后怪兽充电的日子也不好过。
2021年至2022年,该公司分别亏损1.25亿元、7.11亿元,直到2023年才首次实现全年盈利,营收达30亿元,同比增长4.2%。
扭亏为盈的背后,是怪兽充电尝试转型,采取了放权给代理商的加盟模式。2023年该公司的渠道模式(代理模式)收入占比高达70.7%,而直营模式的收入占比为29.3%。
界面新闻从一位怪兽充电工作人员处得知,公司现在仅有少量直营店,大部分都撤销了,多是代理商直接与总部签约合作。
然而代理商也有诸多不满,不少人在社交媒体上吐槽,看上去低成本的创业,其实并不赚钱,背后问题重重。
代理模式成双刃剑
据新浪科技报道,怪兽充电目前正在大面积出售城市直营业务,全面转向代理加盟模式。除上海、成都等核心城市优质点位仍在保持运营外,现已不做新增,其余城市直营点位已在打包出售,转卖给区域代理商。
界面新闻获悉,怪兽充电主要有三款充电柜机:6孔柜机(1200元/台)、8孔柜机(1560元/台)和12孔柜机(2290元/台)。代理合作门槛是30台起购,买30送16台,到手46台。按照最低成本投入计算,购买30台6孔柜机,总价为36000元,首付则只需要一半价钱——18000元。
“剩下的18000元可分成12期,每月用充电宝流水抵扣。这是公司内部扶持代理商的政策,没有利息,也不会上征信。”一位怪兽充电的工作人员告诉界面新闻。
买入充电柜机后,代理商至少可以拿到90%的分成收入,根据购买机器的数量,额外奖励2%到6%的分成。然而,这并非代理商的最终收入,通常商家会拿走大头,大概占7到8个点的比例。
这种代理商模式不算透明,分成银行账户由代理商管理,后者可以提前设置运营成本,否则大概率会亏本,而落地商户对此并不知情。
过度放权不可避免会滋生“收费乱象”,而总部对代理商也缺乏管理。界面新闻拿到的《怪兽充电渠道招商手册》中,并未涉及渠道商管理内容。
代理模式曾让这家公司保持较快的扩张节奏。2023年全年,怪兽充电新增代理合作伙伴超4300个,代理点位占比提升至72.8%。仅代理业务为怪兽充电贡献了18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49.3%。
该公司的业务收入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移动设备充电业务、移动电源销售和其他(包括广告等)。这当中,移动设备充电业务,即共享充电宝服务占大头,2023年占据了总收入的96.5%,其他业务对总营收的贡献较小。
怪兽充电总裁徐培峰曾表示,公司借助直营和代理两种模式覆盖了更多的地区和场景,未来将继续通过双模式协同推动业务增长,提升盈利能力。
共享充电宝通常对站点位置的要求较高,多设置在大型购物中心、餐饮娱乐场所以及医院、火车站等人流量较大、停留期超过1小时的场所。尽管站点需要向商户缴纳一定的入场费,产生的收入还要与商户进行分成,但相较于重资产、重成本的纯直营模式,直代共营有助于降低自有点位的固定资产投入。
但这并不意味着怪兽充电可以借此实现持久增长。
放开代理后,该公司不得不面对毛利率快速下滑的现实。2020年,其毛利率还高达84.67%,此后三年,这一数字逐级递减,分别为82.13%、76.76%、56.45%。
另一方面,充电宝落地的商户会要求尽可能多的分成,这也进一步拉高了运营成本。界面新闻注意到,包括怪兽充电、街电、美团充电等,均在大规模开放代理商加盟模式,并承诺分成达90%以上。
一面是点位的快速扩张,另一面则是成本的不断加码,从而制约了该领域玩家的盈利能力提升。
行业隐忧不断浮现
共享充电宝行业也曾经历高光时刻。
最红火的2020年,“三电一兽”手握市场近96%的份额。“三电”指的是小电科技,以及竹芒科技旗下的街电、搜电,而“一兽”便是当时份额居首的怪兽充电。
截至去年年底,怪兽充电在全国共有123.4万个POI(点位数),累计注册用户数达3.915亿,拥有在线共享充电宝920万个,三项数据同比分别增长23.8%、17.3%、36.6%。
然而,包括怪兽充电在内的几家公司都命运多舛。怪兽充电赴美“流血上市”时,小电科技曾计划在港股启动IPO,此后申请材料自动失效,上市“搁浅”,且多次传出裁员消息。
小电科技当时的招股书显示,2020年,其营收为19.1亿元,净亏1.04亿元。截至2020年底,该公司共享充电服务点位数已达71万个,投放充电宝近600万个,领先于同期的怪兽和街电。
除创业公司外,共享充电宝行业还吸引了互联网大厂加入——美团于2020年5月正式启动该项目。依托于雄厚的资金、大量自有客户,美团迅速占领市场,行业格局随之发生变化。
怪兽充电则没能延续之前的辉煌。今年一季度,不仅营收大幅下滑51.7%,净利也由盈转亏。尽管累计注册用户数及共享充电宝数、点位数等数据均有微幅增长,但其毛利率从2021年的82.13%大幅下降至如今的57.77%。
对于业绩突变,该公司给出的解释是,“与网络合作伙伴的合同安排发生变化,移动设备充电收入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毛利率下滑之时,该公司的销售管理及行政费用却依然高企,2023财年高达2.32亿元,远远高于1290万的研发费用。
对分销和营销的过度依赖已是行业通病。2018年到2020年,小电科技分销及营销开支逐年递增,其中分成费用占比将近一半。
共享充电宝作为应急充电设施,属于刚性需求较强的行业,品牌方对终端租赁费用有一定的议价权。在高成本挑战之下,共享充电宝企业不得不通过“涨价”来应对。
今年以来,不少消费者都在社交媒体上反映共享充电宝收费标准不一、乱扣费等问题。黑猫投诉显示,怪兽充电、街电、美团充电分别有21166、24482、6575条投诉。
界面新闻注意到,许多品牌的共享充电宝实际使用价格已经达到5元/小时,不足一小时需要按一小时收费。放开加盟后,代理商可以自主定价,同一充电宝经常出现价格不一的情况,因而有了“价格刺客”的称号。此外,共享充电宝还面临快充技术的挑战,“充电慢”已成行业顽疾。
但怪兽充电们很难无限制的涨价。倘若涨价幅度过大、费用过高,无疑将导致用户减少租赁时间或自带充电宝。这也意味着,共享充电宝公司无法完全将运营成本转嫁到租赁费用上,盈利难、利润低的情况一定时期内仍将存在。
无论是商业模式,还是与代理商、商户、用户之间的利益之争,都让共享充电宝行业讲不出更多新故事,也让二级市场对其热情不再。
截至8月14日美股收盘,怪兽充电的股价为0.71美元,市值仅为1.83亿美元,两项数字较上市首日开盘时缩水了九成以上。而在怪兽充电之后,已久未有新的共享充电宝公司成功上市。
对于共享充电宝企业来说,眼下如何更好地活下去显然比扩张更为重要。